-
總投資2250萬元,衡南開建6000㎡智能綠色分揀中心,年分揀10萬噸7月4日,衡南縣云集街道新塘站社區迎來一場特別儀式——由衡南縣供銷社與衡陽市同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的“互聯網+綜合型綠色分揀中心項目”正式動工!這不僅是一個項目的奠基,更是衡南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向智能化、規模化、綠色化升級的關鍵一步。廢舊物資“智能分揀”新勢力 項目總投資2250萬元,規劃建設一座規模達6000平方米的現代化綠色分揀中心。其核心亮點在于引入先進生產力: 自動化高速運轉: 一次性配置3條廢舊產品設備及廢紙、廢塑、廢舊家電自動化分揀線,大幅提升處理效率與精準度。 智慧回收一鍵觸達: 同步搭建1個線上廢舊物資回收信息平臺,讓居民、商戶通過手機就能便捷預約回收。 閉環運輸體系: 配備6臺封閉式專業運輸車輛,構建高效、環保的廢舊物資收運網絡。 硬核配套支撐: 地磅、打包機、破碎機、磁選機、叉車等專業設備一應俱全,并配備完善的監控、環保設施、數據網絡及噴淋系統,確保綠色安全運營。全品類回收,打造循環經濟閉環 中心業務覆蓋廣泛,涵蓋廢鋼鐵、廢塑料、廢有色金屬、廢紙等全品類再生資源。項目建成后,年分揀處理能力預計高達10萬噸!通過構建從回收、分揀、加工到再利用的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該項目旨在打造一條高效、透明的再生資源供應鏈,徹底打通資源循環的“最后一公里”,為衡南循環產業注入強勁升級動力。落實國家部署,惠及城鄉民生 該項目的啟動,是衡南縣積極響應并全面落實國家關于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戰略部署的切實舉措。其建成投用后,將顯著健全和完善衡南城鄉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的回收處理網絡,讓廢舊物資不再“流浪”,而是變廢為寶,真正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有力助推地方綠色發展和可持續未來。 2025-07-14 【節能環保】
-
2024年再生資源回收總量4億噸,價值1.34萬億!2024年,中國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突破4.01億噸,同比增長6.5%,回收價值高達1.34萬億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成為增長明星,2024年回收量達2.2億臺,創歷史新高,增幅高達15.8%。與此同時,報廢機動車、廢輪胎、廢電池等品類也集體上揚,共同構筑了這條萬億級賽道。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回收站點、分揀中心和再生工廠的晝夜運轉,共同支撐起一個龐大的循環網絡。產業升級進行時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會長許軍祥表示:"2025年我國資源循環產業產值有望達到5萬億元。"這并非簡單規模擴張,一場深刻的產業升級正在發生: 從分散到集約: 全國統一大市場加速資源整合,推動行業向規模化、專業化轉型; 從低端到高科: "國家隊"入場引領技術革新,再生資源產業正撕掉"收破爛"標簽; 從經驗到數據: 專家呼吁將"可回收性"納入產品研發核心參數,從源頭優化設計。技術重塑循環鏈 未來產業競爭力將取決于科技賦能深度: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將實現資源流轉全流程可視化追蹤;"循環經濟產業大腦"有望成為行業智能決策中樞;綠色供應鏈標準體系加速完善,為產業鏈提供清晰技術路標。 當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以舊換新政策持續落地,再生資源產業已站在綠色經濟轉型的潮頭。這不僅是環保命題,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在循環經濟的閉環中,每一塊廢舊電池、每臺報廢電器,都在重新定義資源的價值邊界。 2025-07-11 【節能環保】
-
惠城環保全球首套20萬噸廢塑料化學循環項目成功工業化面對混合廢塑料及軟包裝薄膜回收難題,惠城環保自主研發的"一步法"深度催化裂解技術(CPDCC)歷經八年攻關,于2025年4月實現工業化應用,建成全球首套20萬噸/年混合廢塑料資源化示范裝置。技術突破六大瓶頸 CPDCC技術核心創新包括: 高效分選與進料:實現全量廢塑料連續恒溫差壓輸送; 反應器與催化劑:獨創溫度梯度逆流反應器,將廢塑料直接轉化為裂解氣、液化氣、輕油等高附加值原料;專用催化劑使產物中低碳烯烴(乙烯、丙烯)比例達70%; 環保能效:消除氯化氫污染,通過自熱能量循環與余熱梯級利用降低能耗。 實測數據:每回收1公斤廢塑料,可避免1公斤填埋/焚燒,產出相當于3公斤原油裂解的化工原料,顯著減少碳排放。萬噸級項目落地 2023年,惠城環保投資12億元在廣東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啟動該項目。2025年1月完成工程建設,4月9日全球首套工業化裝置成功點火,目前運行平穩。直擊行業痛點 技術針對性解決低值塑料回收困境。以中國為例,2022年軟包裝塑料消耗量3280萬噸,僅回收130萬噸,超1370萬噸遭焚燒或填埋。惠城環保同步構建產業生態: 原料端:在山東、廣東、新疆建立回收網絡,單點年處理能力3000-4000噸; 應用端:與福建聯合石化、岳陽興長石化等企業達成裂解產物供應合作,聯合Amcor中國開發高端再生塑料應用; 規劃:擴展華南產能,推動技術全國復制,牽頭制定廢塑料化學循環國際標準。 CPDCC技術的工業化驗證了化學回收混合廢塑料的可行性,打通"廢塑料→化工原料→新塑料"閉環,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可復制的技術范本。 2025-07-10 【節能環保】
-
投資4.6億!高安4萬噸再生塑料項目公示,破碎+造粒聚焦HDPE再生2025年7月7日,高安市人民政府發布江西瑞創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萬噸高品質再生塑料生產線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擬受理公示。項目概況 該項目為江西瑞創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項目,該項目總投資 46000 萬元,項目建設完畢后可達到年產 2 萬噸塑料粉碎料及 2 萬噸再生塑料顆粒的產能。 項目擬建設 1 棟綜合辦公樓、1 棟宿舍樓、4 棟生產車間及其它相關配套設施,總計建筑面積為 31392㎡。1#生產車間內設置 10 條再生塑料顆粒生產線,3#生產車間內建設 5 條破碎生產線。 該項目進行造粒生產線原料均為破碎清洗后的 HDPE 材質塑料粉碎料,其余塑料粉碎料外售處理。項目主要原、輔料情況 根據環評報告,該項目僅利用外購的HDPE、PP、PET廢塑料及廢農膜塑料(HDPE材質)進行生產,外購廢塑料原料均為其它廠家簡單清洗后的固體廢塑料。來源:廢塑料新觀察(R-11) 2025-07-09 【節能環保】
-
投資5億元,鄭州航空港再生資源分揀中心開業7月2日,鄭州航空港區再生資源分揀中心舉行開業慶典,標志著當地區域循環經濟正式邁入集約化、智能化。 據了解,鄭州航空港區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占地面積約22.5畝,總建筑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再生資源分揀規模為每日750噸,能夠有效滿足區域內的資源回收與處理需求,項目總投資規模達到5億元。再生資源分揀中心集“智能回收、精細分揀、高效利用”于一體,通過“物聯網+大數據”賦能智慧回收,閉環“回收驛站—清運體系—分揀中心”體系,實現“廢品變資源、資源成產業”,創造綠色就業,引領低碳生活新風尚。 活動期間,鄭州航空港資源循環有限公司與四家行業領軍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啟再生資源產業協同發展新篇章。未來,該分揀中心將持續深化與工商聯企業的創新合作,拓展多元化合作模式,并同步推進“綠色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系列宣教活動,讓“變廢為寶”的生態理念深入人心。同時,河南航空港發展投資集團將以分揀中心為支點,撬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助力鄭州航空港區打造“無廢城市”。 2025-07-08 【節能環保】
-
年處理80萬噸廢塑料!河南重大再生項目二期開工6月28日,2025年二季度河南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安陽分會場設在滑縣河南加佰加化纖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0萬噸滌綸纖維產業基地項目現場。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處理回收廢舊塑料80萬噸,年產各類高性能差別化滌綸短纖產品60萬噸,直接新增就業崗位超1000個。 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已穩定投產,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一期投產后半年多來,已逐步達到預期處理能力,項目產品將廣泛應用于服裝、家裝、建筑等領域。 2025-07-07 【節能環保】
-
中國航天熱解技術破解塑料污染難題,沙特巨頭押注!北京航天石化技術裝備工程有限公司是北京航天推進研究所的全資子公司,隸屬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專注于石化技術與裝備工程,尤其在塑料化學回收領域表現出色。“航天熱解SHCP?技術”是航天石化的原創性研發。 該技術依托火箭發動機燃燒、傳熱和密封技術,采用固體熱載體循環機械流化加熱的有機固廢熱解處理技術,進而將廢塑料在絕氧環境中加熱分解,生成熱解油、熱解氣、熱解碳。 熱解氣和熱解碳作為燃料,為系統自身提供熱解反應所需要的能量,同時利用分離后高溫煙氣余熱產生蒸汽用于裝置自用和外供,最終輸出熱解油、蒸汽。熱解油可作為燃料油,也可作為煉廠原料深加工為成品油或化工品,實現廢塑料同級循環利用。 北京航天石化于2024年12月申請了“一種廢塑料熱解產物完全利用的系統及方法”專利(CN119912959A),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廢塑料熱解產物綜合利用方案。該技術通過熱解氣二氧化碳捕集與超臨界制備、熱解碳氣化制合成氣、熱解油分餾及催化裂解等步驟,實現廢塑料全組分的高效轉化,最終產出石腦油、燃料油等高附加值產品,解決了傳統熱解油直接流通的經濟性和環保性問題。 此外,2025年4月公開的另一項專利“一種廢塑料熱解油氣除塵及催化提質一體化裝置”(CN119752494A)進一步優化了熱解油氣的凈化與提質工藝,通過集成除塵、催化反應和氮氣反吹系統,顯著提升了油品質量,降低了后續精制成本。 市場應用上,北京航天石化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于2023年簽署了航天熱解SHCP?技術準入許可協議,標志著其技術獲得國際化工巨頭的認可。該技術的高傳熱效率、低廢棄特性及原料適應性(可處理混合低值廢塑料)成為合作的核心優勢。這些特性被認為能夠支持SABIC的TRUCIRCLE?可持續產品組合,加速廢塑料的低碳回收。 2024年初,北京航天石化在內蒙古推進其首臺套工業化示范項目——5萬噸/年廢塑料化學回收耦合油泥資源化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將處理生活垃圾、農業地膜等廢塑料,并協同處置油田油泥危廢,實現區域廢棄物的協同資源化。 航天熱解團隊從完善工藝包到核心設備工程化攻關,再到工程詳細設計,解決了從中試技術到工程放大的大量設計細節問題。目前,裝置工程設計進入收尾階段,核心設備正在加緊制造,設備采購訂貨基本完成,工程現場配套辦公樓、物料庫實現封頂,預計到年底裝置鋼結構和主體設備及配套公用工程將完成安裝施工,預計將在2025年投產。 2025-07-04 【節能環保】
-
“全球首款”可家庭堆肥的化妝品滴管2025年6月20日,英國倫敦的可持續包裝開發商Shellworks(殼業)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完全可在家中堆肥的移液滴管,為美容和保健行業的可持續包裝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該公司表示其可家庭堆肥解決方案已經取代了90多噸傳統塑料。 用于精華液、精油和保健產品的滴管通常由玻璃、橡膠和塑料等材料制成,由于體積小,容易從回收設備中滑落,導致幾乎所有滴管最終都被填埋或焚燒,每年造成數百萬單位的廢物。 Shellworks推出的這款滴管采用了該公司曾兩度獲得Dieline獎的無塑料材料Vivomer。這種材料由植物等廢棄生物質制成,通過發酵轉化為類似塑料的材料,天然不含塑料、石油和有毒添加劑。 Vivomer材料集玻璃、陶瓷、塑料和橡膠的特性于一身,在使用過程中非常穩定,只有在家庭堆肥環境中處理后才會分解,甚至在垃圾填埋場中分解的速度也與纖維素相似。經過兩年的研發,Shellworks目前已具備每年240萬套滴管解決方案的生產能力,并具備擴展能力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此外,Shellworks的可生物降解包裝解決方案已被Wild、Abel、Eclo等品牌所采用,該公司正在與英國、歐盟和美國的10多個品牌洽談,準備將這項創新技術推廣到整個行業。 Shellworks在2022年獲得了460萬英鎊(4485萬人民幣)的種子資金,以支持這一創新的發展。隨著一支由24名創新者組成的團隊不斷壯大,以及全球范圍內超過180萬個包裝解決方案的發貨量,Shellworks正在推動可持續包裝行業的邊界。來源:生物塑料研究院(R-11) 2025-07-03 【節能環保】
-
熱成型PET瓶蓋破解回收難題!20余家企業推進認證!近日,美國加州材料科技公司Origin Materials, Inc. 宣布其開發的適用于飲料容器(含碳酸飲料)的全PET瓶蓋技術取得實質性進展。該技術被視為提升塑料包裝回收效率的關鍵路徑之一。技術核心:熱成型替代傳統工藝 當前飲料瓶蓋普遍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或PP(聚丙烯)材質,通過注塑或壓縮成型制造。雖然這些材料與PET瓶身的PCO 1881標準螺紋瓶口能實現密封,卻導致回收環節需進行復雜的塑料分揀——混合塑料會降低再生料價值。Origin的創新在于利用熱成型技術生產出能有效密封PET瓶的PET瓶蓋,理論上可簡化回收流程,提升單一材質包裝比例。 據Origin高級技術總監杰伊·哈南透露,該技術自今年二月起已在美國投入生產。其優勢在于可直接利用現有熱成型設備,無需大規模更換生產線,降低了初期投入門檻。去年推出的專用系統“CapFormer?”進一步支持了該技術的商業化能力。市場合作:廣泛興趣與認證現實 在近期與投資者的溝通中,Origin證實已有超過20家企業正在或準備對其PET瓶蓋進行認證,其中包括6家《財富》500強企業。公司還宣布與一家未具名的“數十億美元規模”包裝巨頭合作,共同開發面向即飲飲料、葡萄酒和烈酒市場的大規格PET封蓋解決方案。商業化挑戰:認證周期長于預期 然而,Origin首席執行官約翰·比塞爾坦承技術推廣面臨現實阻力:“客戶的產品認證時間超出我們早期預測。”為此,公司將商業規模收入的預期啟動時間推遲了1-3個季度。 比塞爾解釋,新瓶蓋的認證通常需1-2年,且是一個動態迭代過程。這與包裝行業對新材料引入的審慎態度一致——國際包裝研究機構AMI Consulting的報告指出,食品接觸級包裝新部件的認證普遍耗時12-24個月,涉及密封性、遷移測試、長期穩定性等多項嚴苛指標。 他指出,最初樂觀預估(6-12個月)源于客戶對達成回收與減量目標的迫切需求。但實踐中發現,尤其對于測試要求嚴格且多樣化的大型客戶,完整認證周期更符合行業常規。這并非簡單的“通過/失敗”測試,而涉及“設計-生產-運輸-測試-反饋-改進”的多輪循環。拓展背景:循環經濟驅動技術革新 Origin的技術響應了全球日益嚴格的包裝可持續性要求。據歐洲塑料回收協會(PRE)數據,單一材質PET包裝的回收率理論上可比混合材質提升15%-20%。美國塑料回收商協會(APR)也積極推動設計指南(如Critical Guidance)以促進包裝回收兼容性,全PET瓶蓋符合這一方向。盡管短期面臨商業化節奏的調整,Origin的探索為高價值PET回收提供了技術路徑。 2025-07-02 【節能環保】
-
570萬套輪胎擴建項目重啟環評!東北知名胎企全面轉向子午胎戰略近日,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生態環境部門公示了樺林佳通輪胎有限公司擴建項目的環評信息。該項目是對原有“年產460萬條子午胎擴建計劃”的重新報批,計劃在現有廠區內新增產能570萬套輪胎,具體包括460萬套/年半鋼子午胎和110萬套/年全鋼子午胎。產能結構戰略調整 現狀基礎:當前樺林佳通年產能為378萬套,其中斜交胎248萬套(占比約65.6%),半鋼子午胎100萬套,全鋼子午胎30萬套。 擴建目標:項目建成后,總產能將達700萬套/年,其中半鋼子午胎560萬套、全鋼子午胎140萬套,斜交胎生產線將全部退出。 技術升級意義:此舉使子午化率從當前的34.4%提升至100%,符合《橡膠行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要求。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數據,2024年我國子午胎滲透率已超94%,斜交胎逐步退出主流市場已成行業共識。環保措施與基礎 項目依托現有環保設施,包括: 煙氣治理:2臺60t/h循環流化床鍋爐,采用“長袋脈沖除塵+雙堿法脫硫+SNCR脫硝”工藝,經120米高煙囪排放; 粉塵控制:密煉車間炭黑粉塵由布袋除塵器處理后通過30米排氣筒排放; 車間廢氣:其他生產環節廢氣均經收集處理后達標排放。 行業背景參考:生態環境部2023年發布的《工業鍋爐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明確將“SNCR脫硝+高效除塵脫硫”列為推薦技術路線。*項目定位與行業趨勢 此次擴建不僅是產能提升,更是產品結構的根本性轉型。國家輪胎產業政策明確鼓勵發展節能、安全的子午線輪胎,限制斜交胎產能。子午胎相比斜交胎可降低滾動阻力20%-30%,助力車輛節能減排。 2025-07-02 【節能環保】
-
廣東盈拓:茶山再生PET示范項目,年回收20億個PET瓶在東莞大力推動“無廢城市”建設的進程中,茶山鎮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力量,開拓固廢資源化利用新途徑。廣東盈拓實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盈拓”)于茶山鎮落地的再生PET示范項目,憑借“技術標準化、生產低碳化、產業鏈協同化”的運營模式,初步形成了“回收—分揀—加工—再利用”的完整產業鏈閉環,顯著提高了區域固體廢物的減量化與資源化程度,為東莞“無廢城市”建設貢獻了寶貴經驗。完善鏈條,構建固廢資源化閉環 該項目在茶山構建起了較為完備的再生PET產業鏈條。前端搭建起涵蓋東莞及周邊城市的回收網絡,年回收PET瓶數量龐大,超20億個;中端憑借先進生產線開展高效加工處理;后端把再生原料加工成再生滌綸短纖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家紡、鞋服等領域,實現了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無廢城市”建設。技術創新是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的關鍵因素。該項目運用了高效清洗等技術,生產出高品質PET瓶片,同時對生產工藝進行優化,實現了再生PET生產過程的低碳化,碳排放較原生PET降低了75%。項目運營方還參與了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的制定,其技術實踐為再生PET產業的規范化、高端化發展提供了參考路徑。協同增效,實現環境社會效益雙贏 從標準化回收到高附加值產品輸出,茶山鎮這一PET再生項目通過創新驅動和全產業鏈實踐,為資源循環利用提供了可借鑒的地方經驗,項目實施以來,在環境效益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累計清理海岸線及近海PET瓶超5萬噸;回收利用PET瓶32.2萬噸,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萬噸,節省原油100萬噸,并阻止130億個PET瓶進入填埋場或海洋,有效減少了固體廢棄物排放和環境污染。 在推動社會參與方面,項目運營方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及品牌企業,初步構建了政府、企業、公眾協同參與的治理模式。未來,該項目方表示將繼續深化工業固廢和海洋塑料的治理與高值化利用,推動再生PET產業向規范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努力為東莞乃至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和“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更多力量。 2025-07-01 【節能環保】
-
SK化學與奧地利汽車材料商Durmont簽約,推動再生PET在車用地毯領域的循環應用在全球汽車行業日益強調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下,韓國SK化學日前與奧地利知名汽車地毯制造商簽署了獨家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推動再生PET材料在車用地毯領域的規模化應用。這一合作標志著化學回收技術在汽車產業鏈中從原材料到終端產品的落地邁出了關鍵一步。 據悉,簽約儀式于6月25日在韓國城南市板橋的SK化學總部“Eco Lab”舉行。根據協議,SK化學將向奧地利合作方提供其明星產品SkyPET CR——一種采用化學回收技術生產的高品質再生PET材料,用于替代汽車地毯生產中傳統的尼龍等石油基塑料材料。 這家奧地利企業每年可為約700萬輛汽車提供地毯產品,其在2023年被歐洲汽車零部件巨頭Vischer-Caravelle并購后,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歐洲市場的領先地位,成為多家全球汽車品牌的核心供應商。為了確保合作順利推進,SK化學還聯合國內物流公司,構建起高效的跨國協作機制,保障從材料供應到產品落地的每一個環節順暢對接。 此前,三方已成功開發出適用于汽車地毯的再生PET紗線,并完成了批量生產驗證。這不僅展示了SkyPET CR在性能上的可行性,更為未來大規模商用奠定了基礎。高性能化學回收PET:從分子層級實現可循環 SkyPET CR采用的是SK化學自主研發的化學解聚(Depolymerization)技術,通過將廢棄塑料降解回其基本分子結構,從而實現與原生石油基材料同等的質量水平。與傳統的機械回收方式相比,這種方法在重復使用后依然能保持材料的高性能和透明度,真正實現“閉環回收”目標。 這一先進技術不僅有望大幅度減少汽車制造過程中的碳足跡,還能助力整車制造商更好地應對歐盟即將實施的《報廢車輛指令(ELV)》等綠色法規。ELV要求未來新車在回收和再利用方面具備更高比例的環保材料,SkyPET CR的出現無疑為汽車行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SK化學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歐洲關于汽車碳中和及回收法規的陸續實施,整個汽車產業鏈都在尋找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材料方案。我們將繼續發揮化學回收技術優勢,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汽車材料的綠色轉型。”推動汽車產業綠色升級的全球樣本 此次合作的達成不僅是一次單一企業間的戰略協同,更是一次跨國、跨產業鏈的循環經濟實踐典范。它將原本難以回收利用的汽車地毯塑料,納入可重復使用的再生材料體系,有望在未來復制到汽車座椅面料、內飾材料等更多領域,進一步擴大再生PET的應用邊界。 在碳中和、綠色制造已成為全球制造業主旋律的當下,SK化學與奧地利合作方的這一合作,無疑為全球汽車行業的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具有參考價值的樣本。未來,隨著化學回收技術日益成熟及應用場景的拓展,像SkyPET CR這樣的高性能環保材料將在更多產業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2025-06-30 【節能環保】
-
甘肅岷縣迎來環保新篇章:農用廢舊地膜分揀處理中心項目啟動2024年6月25日,東西部協作重點環保項目——農用廢舊地膜分揀處理中心項目開工儀式在甘肅省定西市岷縣舉行。該項目由惠城環保集團子公司青島惠城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城環境”)投資近5000萬元建設,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局作為總承包單位負責施工,首批工程機械當日進場作業。項目概況 該項目聚焦解決岷縣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規劃建設標準化回收加工基地,打造“回收-加工-再生”全鏈條一體化體系。項目投產后,預計年處理廢地膜超1萬噸,大幅提升當地農田殘膜回收利用率。 惠城環境將依托其先進的清洗、分揀工藝及混合廢塑料深度催化裂解技術,將傳統難以處理、污染環境的廢舊農膜,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實現廢地膜的高值化利用,打通資源循環的關鍵技術環節和市場出口。 岷縣政府則立足屬地實際,通過科學設立回收站點、制定實施有效回收補貼政策、廣泛組織宣傳動員農戶積極參與,并將廢舊地膜回收工作深度融入當地生態保護與鄉村環境整治,確保了前端廢舊地膜的穩定、規模化收集,為后端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堅實保障,是東西部資源、技術、市場跨區域高效整合的生動實踐。 2025-06-27 【節能環保】
-
住友化學PMMA回收技術商業化加速,全球市場布局住友化學(Sumitomo Chemical)作為全球領先的化學品企業,在塑料化學回收技術和市場發展方面展現了顯著的創新和戰略布局。 住友化學近年來在塑料化學回收領域投入了大量資源,特別是在丙烯酸樹脂(PMMA)和聚丙烯(PP)等高價值材料的回收技術上。根據公司官網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住友化學致力于通過化學回收技術實現塑料的閉環循環,減少對傳統原料的依賴,并降低環境足跡。 2022年12月,住友化學在日本愛媛工廠完成了丙烯酸樹脂化學回收試驗設施的建設,標志著其技術從實驗室階段邁向工業化應用。該設施通過化學分解工藝將廢棄PMMA回收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單體,再制成高質量的新型PMMA。 2024年5月,住友化學與Lummus Technology達成合作協議,授權其PMMA化學回收技術,以加速全球商業化進程。同時,該公司也在調整傳統石化業務結構,逐步縮減新加坡MMA/PMMA產能,轉而專注于高附加值及可回收材料業務。2025年3月,公司正式開始銷售通過化學回收生產的PMMA,目標市場包括汽車尾燈、家電和電子顯示屏等高透明度要求的領域。 住友化學還開發了Noblen Meguri,一種通過化學回收技術生產的聚丙烯材料。2024年7月,公司宣布開始向本田技研工業(Honda)供應該材料,用于汽車部件的生產。根據公司新聞發布住友化學與本田合作,Noblen Meguri的推出旨在實現水平回收(horizontal recycling),即將廢棄塑料回收后用于相同用途的產品,增強了其在汽車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此外,2025年初公司與Axens合作實現了基于廢棄物的聚烯烴生產,顯示其技術在更廣泛塑料類型上的擴展潛力。 住友化學的塑料化學回收技術不僅在技術上取得突破,還在市場上展現了顯著的潛力。公司通過戰略合作和商業化努力,逐步擴大其回收塑料的市場份額。2023年4月,住友化學與REVER(一家專注于塑料回收的初創企業)形成業務聯盟,旨在構建從收集、分類到回收的完整循環系統。根據公司新聞住友化學與REVER聯盟,這一合作將提高塑料廢棄物管理的效率,特別是在日本和海外市場。此外,與Axens的合作進一步增強了其在化學回收領域的技術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為加速回收業務的商業化,住友化學設立了“塑料循環系統業務開發辦公室”,專注于推動化學回收等創新舉措的市場化。根據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住友化學資源循環,該辦公室負責整合技術研發與市場推廣,確保回收技術能夠快速轉化為商業價值。 2025-06-26 【節能環保】
-
藍海驛站+藍色工廠:溫州打造海洋塑料再生閉環,撬動海外市場“法國客戶又下新訂單了!”溫州沃鉑文具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套套質地透明、刻度清晰的學生文具用尺正在生產,而它的前身是海洋廢棄塑料瓶。該公司總經理趙溫亞表示,由于這批出口文具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材料,公司可以獲得關稅減免,還促進企業收獲了大筆訂單,在出口中贏得先機。“藍海驛站”:開啟漁民增收與海洋環保的雙贏之門 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是一個熱門話題。溫州在沿海7個縣(市、區)均設置了“藍海驛站”,讓沿海3公里內生產生活產生的海洋塑料廢棄物有了“棲息所”,并以比市場價高出10%至15%的回收價格,吸引周邊漁民、居民參與回收工作。 文具尺的出生地——位于溫州灣附近的龍灣區“藍海驛站”,近百平方米的空間內,海洋塑料垃圾被規整分類,塑料瓶、PE漁盤、ABS浮球、PA白色漁網等各自安放,其中塑料瓶還按白色、綠色等做了細分。“藍海驛站”工作人員介紹,“這捆塑料瓶凈重13千克,現在市場價每千克2.8元,我們這里按每千克3.2元算。”“藍海驛站”推出后,受到不少漁民歡迎,舊漁網、破纜繩大多塑料質地,使用一兩年就會報廢,漁民回收售賣還能有筆增收。 驛站里,存儲海洋塑料廢棄物達到一定量后,會統一運輸至“藍色工廠”加工。整個收集和運輸過程實時監控,產生可追溯的二維碼,工廠接收后也會同步記錄。“藍色工廠”:海洋塑料的高值化重生 被稱為“藍色工廠”的瑞安市瑞涵環境資源有限公司,在這里,海洋塑料廢棄物將一步步轉變成為低碳環保的再生塑料粒子。 “處理海洋塑料比直接回購塑料成本更高、工藝更復雜。”該公司總經理陳文遠表示,精細化分類后,下游工廠就能做出更高品質的再生塑料制品。目前該公司已與50多家生產企業合作,將海洋塑料再生材料應用于小家電、汽配、箱包等領域,六成產品銷往海外。 2025-06-25 【節能環保】
通知公告